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首選指標——CCP(抗環瓜氨酸肽抗體)
什么是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癥,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主要癥狀表現為關節痛、關節腫脹、晨僵、關節畸形等,多見于中年女性。
目前,沒有診斷RA的“金標準”,而RA的早期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早期檢出和早期治療是改善預后結果的關鍵。
目前常規的RA檢測項目有哪些?
RA的診斷主要依靠特征性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常規實驗室診斷指標主要包含: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C反應蛋白(CRP)和類風濕因子(RF)、抗環瓜氨酸肽抗體(CCP)。
CCP可作為早期RA診斷的最佳指標
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抗CCP抗體)是環狀聚絲蛋白的多肽片段,是以IgG型為主的抗體。瓜氨酸化蛋白作為靶抗原參與RA的發病,與其對應的CCP對RA的早期診斷較傳統的RF具有更高的特異性。具有很高的陽性預測值,同時可以用來預測RA的嚴重程度。
還有學者認為,CCP不僅是RA早期診斷指標,而且是鑒別侵蝕性、非侵蝕性RA的靈敏指標,CCP陽性者通常出現或易發展成較抗體陰性者更嚴重的關節骨質破壞,可將CCP用于RA病情監測與預后評估。
雖然抗CCP抗體陰性不能完全排除RA疾病的可能性,但抗CCP抗體陽性則預示了患者將來發展為RA的可能性很高。CCP對RA特異性高達96.0%以上。由于抗CCP具有敏感性高、特異性強、對RA患者早期診斷的特點,因此對把握臨床2年內有效治療時間窗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聯合檢測CCP和RF目前對RA的檢測
臨床沒有一個單一的檢測項目可以兼顧敏感性和特異性。常將抗CCP抗體和類風濕因子聯合檢測來診斷類風濕關節炎,有研究顯示20%-57%RF陰性的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存在抗CCP抗體。因此,該抗體有助于提高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血清學檢出率,且檢測值與疾病的活動程度相關。有數個研究報道顯示CCP對RA的敏感度在70%~80%,不及RF,但抗CCP抗體可早于類風濕因子出現。聯合檢測RF和CCP,將明顯提高診斷的敏感度。
目前CCP和RF聯合檢測是臨床廣泛應用RA早期準確診斷、排除非RA引起的關節疾病相鑒別的良好指標,尤其是對臨床癥狀不典型的早期RA患者意義更大。
聯合檢測CCP和IgG—RF可大大提高診斷的特異性,并有助于判斷病情,觀察療效。
同時抗CCP抗體陽性的RA患者骨破壞較抗體陰性者嚴重,提示抗CCP抗體含量與RA的病情嚴重程度及發展有關。所以,抗CCP抗體是對RF的“查漏補缺”,RF+抗CCP抗體聯合檢測有助于RA的診斷。
抗CCP抗體的臨床意義
1. RA的早期診斷:抗CCP抗體可在RA患者表現出臨床典型癥狀前產生,并且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
2. RA的關鍵判定指標:2021年最新發布的《類風濕關節炎相關自身抗體檢測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建議臨床醫師參考2010年ACR/EULAR 聯合頒布的RA分類標準,將抗CCP抗體檢測作為確診RA的標準之一。
3. 有助于對早期滑膜炎進行診斷與鑒別診斷
4. 對關節的侵蝕性病變具有重要的預測價值:研究表明,抗CCP抗體陽性的未分化關節炎患者3年內進展為RA的概率約為90%,其原因可能與參與疾病的致病過程有關。
5. 指導RA患者的藥物治療方案:有文獻指出,抗CCP陽性的RA患者較陰性患者對甲氨蝶呤用藥敏感,可為臨床醫師調整治療方案和選擇相應藥物提供參考。
6. 觀察RA治療效果的可靠指標:抗CCP抗體濃度與RA的病情嚴重程度及發展有關,濃度的高低可有助于判斷預后,濃度高往往提示預后不佳,發生關節侵蝕的危險大。是觀察病情與藥物療效的可靠指標。抗CCP抗體與關節影像改變密切相關,可預測類風濕關節炎病情進展和有無腎損害。
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必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臨床病史、癥狀、體征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等資料,全面綜合分析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