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是“流感”的2.5倍,家長該如何應對“合胞病毒”
這個秋冬,新冠、流感、肺炎支原體等多種呼吸道病原體輪番“登臺”,其中“合胞病毒”也讓家長們飽受困擾,不少小朋友紛紛“中招”,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范圍內引起5歲以下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人出生后早期嚴重(甚至致命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原;是嬰兒期毛細支氣管炎和幼兒期肺炎的最主要病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造成嬰幼兒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嚴重危害兒童健康,尤其對早產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或原發免疫缺陷的嬰幼兒造成的疾病更重。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呈全球廣泛流行,其流行受地理位置、溫度和濕度等因素影響,每年都在城市引起相當規模的流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在我國有顯著的特征,南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流行的高峰主要在炎熱的夏季,在北方則發生在寒冷的冬季。
1.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主要有哪些癥狀?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潛伏期一般2-8天,多見于嬰幼兒,男多于女。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可以表現為癥狀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中耳炎,也可以表現為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與患兒的年齡、基礎疾病、環境暴露因素及既往的呼吸道感染史有關。
兒童早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臨床表現為上呼吸道刺激癥狀,如鼻塞、流涕、咳嗽和聲音嘶啞等。查體鼻黏膜、咽部、球結膜、鼓膜等處可見充血、水腫等現象。同時,往往伴發熱,最高可達41℃,但高熱一般不是持續性的。
如果孩子一開始表現為大量的清涕和食欲不佳,后面往往發展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現為毛細支氣管炎或肺炎,多見于嬰兒及<2歲兒童,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病初通常存在2~4 天的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如發熱、鼻塞和流涕,之后很快出現下呼吸道癥狀,出現咳嗽、喘息,進一步加重出現呼吸急促、呼吸費力(呼吸做功增加)和喂養困難等。
2.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事實上,呼吸道合胞病毒并不是兒童“專屬”,各年齡段人群均可能感染。早產兒,具有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慢性肺疾病、血液動力學改變的先天性心臟病、囊性纖維化等潛在基礎疾病和免疫功能不全的兒童(如移植患者和HIV感染者)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后易發生重癥和危重癥。上述人群應格外注重預治。
3.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如何傳播的?
一是接觸傳播,主要通過鼻粘膜或眼粘膜接觸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傳播。二是飛沫和氣溶膠傳播,如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與其近距離接觸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潛伏期通常為3天至8天,無明顯癥狀也具備傳染性。
一般來說,北方地區冬春季是流行高峰,在部分南方地區,冬季或潮濕雨季是感染高峰。
4.如何預防合胞病毒感染?
目前,我國尚無預防兒童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疫苗上市。關鍵在于提高意識和加強個人防護。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幫助和指導孩子做好個人手部衛生,勤洗手、避免用臟手觸摸眼睛、口鼻,尤其在接觸公共物品后或可能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后。
二、是在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盡量避免帶小孩去人多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必要時佩戴口罩。
三、是家中有呼吸道感染患者時,兒童應避免與其密切接觸,避免共用物品。
四、是學校加強衛生管理很關鍵,要保持教室、食堂等場所的清潔、勤通風,定期對教室和公共場所進行消毒。
五、是注意呼吸衛生禮儀,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衣袖或肘部遮掩口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