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白破疫苗為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該疫苗自1978年納入計劃免疫以來,出生寶寶全覆蓋進行預防接種,保護寶寶們免遭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的侵害,使我國百日咳發病率、流行率維持在低水平狀態。
但在長期的免疫接種中,發現百日咳免疫程序也有一定的不足,國家預防控制局于2024年12月25日,下發了《關于國家免疫規劃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調整相關工作的通知》,對我國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免疫程序將進行了重大調整!
調整前:基礎免疫3劑,加強1劑共4劑,即3、4、5即18月齡各1劑,6周歲加強一針白破疫苗。調整后:基礎免疫將首劑百白破疫苗提前至2月齡,第3劑推遲1個月,即2、4、6月齡各1劑,18月齡加強1劑不變,同時在6周歲的白破疫苗調整為百白破疫苗。如果兒童在滿7周歲前,完成5針百白破疫苗接種,則視為全程接種;如果在這期間少于3針百白破疫苗接種,那么,在7—11歲用白破疫苗補種。
各國百白破免疫程序略有不同,如美國、歐盟、加拿大、中、南美洲等國大多起始月齡為2月齡,共5劑次及以上接種。
美國免疫接種咨詢委員會(ACIP)建議:嬰兒和兒童接種5劑次DTaP疫苗,其中包括在第2、4、6月齡接種的3劑次基礎免疫,在15~18月齡接種的第4劑次,及在4~6歲之間接種的第5劑次。
學齡前進行百日咳加強免疫可顯著降低疾病負擔。百白破免疫程序調整后,我國嬰幼兒也與國際接軌,享受5劑次百白破的免疫。
百日咳由百日咳鮑特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癥狀為流涕、噴嚏、咳嗽,呈陣發性痙攣性咳嗽,伴雞鳴回聲,咳嗽持續時間長,病程可持續6~12周。

嬰幼兒特別是小于1歲的嬰兒容易出現發紺、氣促、窒息,嚴重者易并發百日咳肺炎而致肺動脈高壓甚至死亡。青少年/成年人也易感染,但是癥狀不典型,可以作為傳染源感染嬰幼兒。
據我國百日咳病例就診數統計:報告24例死亡病例(0-2月齡21例,≥3月齡3例)。其中,僅1例3月齡嬰兒于發病前4天接種1劑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傳播模式由嬰幼兒向青少年或成年人傳播,百日咳在兒童中高感染、高發病、高流行,青少年/成人通過反復接觸百日咳桿菌而產生免疫力且體內維持較高的抗體水平,孕婦體內高水平抗體可以通過胎傳抗體被動保護出生不久的嬰兒。大規模接種疫苗后,兒童普遍得到保護,百日咳發病率一直處于低流行狀態,兒童體內抗體隨時間逐漸衰減,到青少年/成年期,體內抗體已經不足以起保護作用,母傳抗體水平不足以保護嬰兒。我國的免疫程序在3月齡接種,這階段嬰兒在高風險中裸奔!大量臨床數據,小于1月齡嬰兒百日咳發病率最高,病情最危重,風險最高,現有免疫程序已經不適應當前百日咳發病的防控。
百日咳疫苗是預防和減少嬰幼兒重癥及死亡的最有效措施,WHO建議:所有國家都應盡早、及時完成百日咳疫苗接種,首劑接種最遲不超過8周齡 (2月齡) 。原有免疫程序18月齡接種最后1劑百白破疫苗,至6周歲接種的是白破疫苗,不含有百日咳成分,6歲以上人群百日咳水平逐漸衰減處于低水平狀態,有大量百日咳流行病學或血清學相關研究提示:兒童接種百日咳疫苗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抗體水平逐漸下降,在接種第4針百白破疫苗后5年,百日咳抗體僅有5,60IU/ml。此時,6歲以上人群的百日咳抗體水平較低,感染的風險增加,因此將6歲兒童的白破疫苗換成百白破疫苗,降低了相關人群的感染風險。
因此,首針提前1個月和將6歲組接種白破調整為百白破疫苗,及時填補了2月齡組的免疫空白,并予以大年齡組兒童得到百日咳的加強免疫,保持高免疫水平,降低發病率。

百日咳類毒素和絲狀血凝素IgG抗體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單人份)
產品說明:本產品用于體外定性檢測人血清、血漿或全血樣本中的百日咳類毒素和絲狀血凝素IgG抗體。適用于百日咳桿菌感染的輔助診斷,檢測抗百日咳類毒素和絲狀血凝素IgG抗體。